您好!欢迎访问北京航天伟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

18618396246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高压塑料电缆如何进行绝缘诊断

高压塑料电缆如何进行绝缘诊断

更新时间:2025-03-18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295

近年来随着塑料电力电缆广泛应用,电力系统中电缆故障次数也增多了,针对塑料电力电缆的绝缘诊断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。除了一般的电气性能试验之外,提出了用直流分量检测水树枝,用极化松弛时间常数来判断老化等,但定量的数据都还不成熟。本文章主要是介绍有关的方法、原理。

一般电气性能

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

交联聚乙烯电缆(XLPE)的绝缘层电阻,一般应在2x109/km以上;护套的电阻应不小于1X106Ω/km。由于直流高场强对XLPE是有害的,因此,测量时施加的直流电压不能太高(见各电压等级的产品标准)。

根据泄漏电流来诊断电缆的绝缘状态是最一常用的诊断方法,其判断标准可参考下表。试验时施加的直流电压也不能太高。

image.png

对于XLPE电缆,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与交流击穿场强有统计规律关系,如下图所示。虽然数据的分散性比较大,但可以看出随绝缘电阻下降,交流击穿电压也下降。从图中可以看到泄漏电流增大,交流击穿电压就下降。因此,用这两个参数来诊断绝缘还是很有实用意义的。

image.png

(1)绝缘电阻与击穿电压的关系(2)泄漏电流和击穿电压的关系

损耗因数tanδ

损耗因数是XLPE电缆很主要的电性能参数,可用电桥法测量。在施加交流电压1.0kV、1.9kV、3.3kV下,可参考下表中所示的极限进行推断。

image.png

tanδ的判断基准

XLPE电缆损耗因数与击穿电压之间也存在统计规律,从下图可以看出:tanδ增大,击穿电压趋于下降。这也说明tanδ做为绝缘诊断的参数之一是必要的。

image.png

tanδ与击穿电压的关系

耐压试验

由于长电缆的电容量很大,用工频交流做耐压试验,需要大容量高压试验变压器,在现场做试验是不现实的。过去都是用直流高压来替代交流,近年来发现直流高场强对XLPE绝缘会带来严重损害,现已基本不用。人们正在试用某种超低频高压,如0.1Hz来做耐压试验,但它与工频高压的等效性,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积累经验。

局部放电

XLPE电缆中的局部放电造成的危害,要比油纸电缆的严重得多。XLPE电缆允许的放电量很小(出厂时要求小于10pC),同时长电缆的电容量大,测量局部放电的灵敏度又低,再加上现场干扰大,在现场测量电缆的局部放电是很困难的,目前只能测到比较严重的放电。对于允许的放电量尚无标准规定,一般认为放电量为上百pC,或虽只有几十pC的放电量但还在不断增长,都应做为异常处理。

直流分量

塑料电缆常见的故障是由水树枝发展而造成击穿。在有电场和水分同时存在时,塑料电缆的绝缘层会产生树枝状的放电腐蚀。树枝发展愈长,击穿电压下降得愈多,如图所示。同时,树枝增长,绝缘电阻也下降,泄漏电流和损耗因数都增大,但树枝增长对这些性能的变化只是充分条件,而不是必要条件。近年来研究水树枝发展的机理,发现它的存在有整流作用,即在交流电场下会有直流电流通过绝缘层。于是可以在电缆的接地线上采集此直流分量。水树枝发展愈严重,I0就愈大。因此,就可根据此直流分量来诊断水树枝的发展情况。

image.png

击穿电场强度与水树枝长度的关系

在交流电压上叠加一直流电压,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直流分量的灵敏度,如叠加直流电压50V,直流分量可增大10倍(一般直流分量为10-9A数量级)。直流分量的测量比较方便,而且便于在线检测。下图是现场测量直流分量的线路图。电缆外屏不接地,电容器C将交流分量旁路。S1闭,S2开,让直流分量通过R,于是可采集到直流电压,再经低频滤波LPF检测仪器放大、显示,就可测到直流分量。测量灵敏度要求能测10-10A。DC电源供检查电缆外层对地电阻,这时,将S1打开,闭合S2、S3,测量听过R的电流,就可测得此电阻。

若要叠加直流电压,可在试验变压器的中点接入一直流电源,这样,变压器高压端的电压就成为工频交流叠加在直流之上。

吸收电流

从物质结构上分析,塑料电缆老化时,高分子材料的聚集态和分子本身的结构会发生变化,分子键发生断裂。这必引起介质极化机理的变化,同时也反映在极化松弛时间的变化。在XLPE电缆上施加直流电压,可测得吸收电流Ig。和反向吸收电流随时间的关系曲线,如下图所示。吸收电流曲线一般都是指数式下降,但时间常数在不同的时间区域中可能是不同的。可用不同的方法如模糊数学的模糊贴近度方法求取不同的时间常数τ、τ2、τ3。

image.png

吸收电流和反吸收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


北京航天伟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长阳万兴路86号
邮箱:bjhtwc@163.com
传真: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