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介电常数测试仪如同为材料 “挑尺子",LDJD-A/B/C 三款型号的频率覆盖差异,暗藏着不同应用场景的适配逻辑。理解这些参数,能让测试效率与精度实现最一大化。
LDJD-A(10kHz-70MHz)介电强度测试仪:中低频段的 “多面手"
这款仪器的 7000:1 频率覆盖比,适合高校实验室的基础教学与常规材料研究。例如测量聚乙烯(10⁶Hz 下介电常数 2.25)时,其 11BIT 采样精度足以捕捉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极化变化;1nH-8.4H 的电感测量范围,可匹配 0.5MHz 以下的变压器油损耗测试,搭配 1mH 电感时,谐振频率精度可达 3×10⁻⁵。
LDJD-B(10kHz-110MHz)介电强度测试仪:通信材料的 “高频探手"
11000:1 的覆盖比使其成为射频领域的优选。以聚丙烯薄膜(100℃、50Hz 介电常数 2.2)为例,当测试频率提升至 15MHz 时,需选用 0.5μH 电感(Q 值≥200),此时仪器的自动谐振点搜索功能可在 10ms 内锁定峰值,相比手动调节效率提升 3 倍。其 Q 值合格预置功能(5-1000),特别适合筛选高频电路用的低损耗材料。
LDJD-C(100kHz-160MHz):微波领域的 “纳米级考官"
作为三款中频率上限最高的型号,160MHz 的信号源可测试毫米波雷达材料的介电特性。其 12BIT 高精度 A/D 采样,能分辨 0.001 的介电常数差异 —— 例如在测量 100MHz 下的聚四氟乙烯(ε≈2.0)时,搭配 15nH 电感(Q 值≥40),可将测试误差控制在 ±0.5% 以内。25nF 的电容测量上限,也使其在片式电容的高频损耗测试中表现突出。
选型的核心原则在于 “频率 - 材料 - 精度" 的三角匹配:低频材料(如变压器油)选 LDJD-A,高频通信材料(如 5G 天线绝缘层)选 LDJD-B,而航天级微波材料(如雷达罩)则必须用 LDJD-C,这如同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观察世界,唯有匹配才能看清材料的电气本质。